超低排放是煤電行業的唯一路徑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而將近一半的煤炭被用于發電,發電行業污染物排放量在排放總量中占據相當比重,因此,“治霾首先治煤,治煤重在治電”已經得到決策層的高度重視。12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通過加快燃煤電廠升級改造,在全國全面推廣超低排放和世界一流水平的能耗標準,是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化、改善大氣質量、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舉措。并明確提出,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對落后產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堅決淘汰關停,東、中部地區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達標。
日前,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能源局等三部委聯合下發通知,決定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實行電價支持。其中,對2016年1月1日以前已經并網運行的現役機組,其統購上網電量加價每千瓦時1分錢(含稅);對2016年1月1日之后并網運行的新建機組,其統購上網電量加價每千瓦時0.5分錢(含稅)。電價加價標準暫定執行到2017年底,2018年以后逐步統一和降低標準。
受制于資源稟賦和能源結構,在我國每年近40億噸的煤炭消費總量中,約有近47%用來發電。因此,火電行業理所當然也成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等大氣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環保部數據顯示,火電行業以上三種污染物排放量占整個工業排放量的比重分別達到44.9%、64.5%和23.3%。
2013年以來,每年冬季大范圍持續霧霾帶來的環保壓力,正在加快推動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這種情況下,火電機組出力明顯受到抑制。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全國總發電量同比增長0.1%,其中火電發電量同比下降2.4%;1-10月份,火電設備平均利用3563小時,同比減少304小時,降幅遠超其他形式電源。
雖然受資源稟賦影響,未來長期煤炭以及燃煤發電在一次能源和電源結構中仍將占據絕對主體地位,但不容質疑的是,隨著環保力度不斷加大,清潔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燃煤發電污染物排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市場份額勢必將會被繼續蠶食,而且這一進程還可能會有所加快。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燃煤發電進行超低排放改造,進而實現煤炭清潔利用,既是為解決大氣污染貢獻力量,也是煤電行業的自我救贖。
當前,國家對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大政策激勵,予以政策支持。燃煤發電企業應該抓住機會,加快超低排放技術改造,為本企業和本行業未來發展爭取更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