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能源發展往哪個方向走?
能源是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在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趨緊的條件下,能源生產消費將出現哪些新變化、新問題、新挑戰?能源發展的路徑該如何調整?
我國能源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十二五”期間,我國以年均3.6%的能源增速保障了國民經濟7.8%的增速,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2%。在能源結構方面,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增長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在節能環保方面,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累計下降17克,火電機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33%、35%和39%以上;在國際合作方面,初步形成了西北、東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油氣進口能力逐步提高,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電網、煤炭等領域國際合作全方位開展;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CAP1400三代核電技術和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研發成功,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等裝備廣泛應用;在用能條件方面,我國全面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的用電問題,天然氣覆蓋面大幅提高,居民用氣人口提高了1.8倍。
總的來說,我國能源結構優化步伐加快。預計“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時期,煤炭消費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將繼續較快增長。
面向未來,“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一是傳統能源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煤炭可能會面臨產能長期過剩的局面,電力過剩的苗頭也越來越明顯;二是能源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有待提高。能源系統調峰能力不足,電力系統主要靠火電機組調峰,消納可再生能源上網能力較差,系統效率低,污染排放大;天然氣儲氣調峰建設滯后;三是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瓶頸制約。“三北”地區棄風棄光、西南地區棄水問題進一步加劇,部分地區棄風率超過30%,西北地區棄光問題開始顯現。“十三五”期間,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面臨更大壓力;四是終端能源消費清潔替代任務艱巨。實施天然氣、電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實現節能減排和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天然氣替代受價格、輸氣管網等體制機制因素制約,電力替代也面臨成本、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等因素制約;五是資源環境約束問題更加突出。水資源已經成為能源發展的重要約束,大氣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形勢嚴峻,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迫在眉睫。
“十三五”能源發展有多個目標,包括增強能源供給能力,關鍵技術裝備取得新突破,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取得新突破,國際合作廣泛深入等。他說,要實現“十三五”能源發展目標,必須注重“七個堅持”:
一是堅持系統優化,提高能源協調發展水平;二是堅持綠色低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三是堅持多元發展,推動能源供給革命。著眼于優化我國能源供應結構,大力提高清潔能源供應比例;四是堅持創新驅動,推動能源技術革命。聚焦推動能源重大變革的技術,積聚優勢力量,超前部署加大科技攻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五是堅持公平效率,推動能源體制革命。要落實電力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盡快出臺和實施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把電網、油氣管網打造成公平服務于上下游產業、優化資源配置的公共平臺;六是堅持擴大開放,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擴大海外油氣等能源生產基地,推進核電、水電、火電及特高壓輸電“走出去”。要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參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七是堅持惠民利民,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用能需要。